伤兵机制是战斗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当武将受到伤害时,损失兵力的90%会转化为伤兵进入伤兵队列,剩余的10%直接成为死兵。这一转化过程发生在每次战斗伤害计算阶段,是自动进行的无需玩家额外操作。伤兵的产生量与战斗强度直接相关,高强度的对抗往往会产生更多伤兵。

伤兵队列中的兵力处于暂时不可战斗状态,需要通过特定方式恢复才能重新投入战场。每回合结束时,伤兵队列中会有10%的伤兵转化为死兵,这部分兵力将永久损失。战斗结束后,未接受治疗的剩余伤兵还会额外损失30%,最终只有70%能够保留下来。这一机制要求玩家在战斗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否则将面临严重的兵力损耗。

部队出征战斗后产生的伤兵必须返回主城或分城等出发点建筑才能自动恢复。野外营地不具备伤兵恢复功能,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战术要点。如果城门被敌军攻破,伤兵恢复功能将暂时失效,因此在防守布局中必须确保城门安全。重伤状态下的武将需要等待特定时间才能恢复,新手期为5分钟,非新手期延长至10分钟。
治疗类战法是减少伤兵损失的关键手段,主要分为急救类和恢复类两种类型。急救类战法如青囊、援救等能立即治疗伤兵,而恢复类战法则在本回合最后行动时生效。治疗量取决于施放者的当前兵力而非属性值,因此在兵力不足时治疗效果会显著下降。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治疗战法可以形成互补,提高整体治疗效率。
君王殿达到9级并建造10级盾兵营可解锁特殊伤兵恢复效果,乐府建筑能缩短武将体力恢复时间,最多建造3个满级乐府可使体力恢复速度提升三分之一。这些城建选择需要根据长期作战需求进行规划,优先升级关键建筑能显著提升持续作战能力。

延长战斗回合数能让伤兵数量最大化,但同时也增加了每回合10%的伤兵损耗风险。部队驻留原地每2分钟恢复1点士气,合理运用这一机制可以维持部队的持续作战状态。在战略部署中,需要综合考虑伤兵产生、治疗和恢复的全流程,形成完整的兵力循环体系。












